书接上回,汤在鸣条打败夏桀,自立为天子,国号为商。商朝自成汤始至商纣结,共传十七代,三十五王,存在了约六百年。
国人一提到女人妖艳惑主,马上就会想到“ 狐狸精”三个字,这全赖苏妲己所赐。苏妲己是名气最大的狐狸精,堪称狐狸精中的大姐。历史上妲己是商纣王的宠妃,传说姓苏,不过有关苏的来源有不同说法:一种说法认为其父亲乃是诸侯苏护;另外一种说法是,妲己来自一个叫苏的部落。据《晋语》记载:“殷辛伐有苏,有苏氏以妲己女焉。”
妲己这个女人是随着《封神演义》的流传而为人所熟知的。《封神演义》上说她艳如桃花,妖媚动人,美丽多姿,不过她本性善良仁慈,后在入宫途中被九尾狐狸精害死,并被其附身,方有后期一连串令人发指的恶行,蛊惑纣王纵情女色,荒淫误国,不务正事,使商朝灭亡。当周人灭掉商朝后,将妲己五花大绑,押往刑场斩首示众。在杀死妲己时,连刽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,不忍下手,愿替其死。无奈何姜子牙请出神仙陆压留下的宝贝飞刀,才将其处死。可见其魅力之大,媚功之强,已非凡人所能抵挡。据说有苏氏是以九尾狐为图腾的部落,所以许仲琳创作《封神演义》时,才会有这般附会。
展开剩余74%按《史记.殷本纪》里的说法,纣王可谓残暴至极,但若按《封神演义》里的演绎,那简直就是变态,有着严重的“施虐狂”倾向。
历史的真实情况真是这样么?
先说纣王。在春秋时期,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“比干谏而死”,到了战国时期,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,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,吕不韦的门客则说他是被剖心而死,汉朝司马迁写《史记》,则成为了满足妲己的好奇心,想看看“圣人”的心是不是七窍。晋朝皇甫谧又演绎出纣王在妲己的怂恿下,还解剖了怀孕的妇女,要看看胎儿形状的情节。
关于纣王最著名的“酒池肉林”、“炮烙”的传说,其实是从韩非子开始的:“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,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,必将犀玉之杯;象箸、玉杯必不羹菽藿,则必旄、象、豹胎;旄、象、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,则锦衣九重,广室高台。居五年,纣为肉圃,设炮烙,登糟丘,临酒池,纣遂以亡。” 司马迁又在韩非子“酒池肉林”的基础上,加上“男女裸奔其间”的合理想象。同时,酒池面积也不断增大,先说可以“回船糟丘而牛饮者三千余人为辈。”史学大家刘向则把纣王鹿台的面积升级为“大三里,高千尺”,而到了晋朝的皇甫谧,鹿台的建筑面积一下子提高了十倍,达到“高千丈”的地步。
这样的想象力只能用疯狂来形容。
同时,妲己的妖孽和毒辣形象也逐步升级。从《尚书》里讨伐纣王的一句“听信妇言”开始,到《国语.晋语》:“妲己有宠,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。”再到《吕氏春秋.先识》:“商王大乱,沈于酒德,妲己为政,赏罚无方。”都还是不太离谱的合理推断,再到后来,年代愈久,想象力就愈浓厚,写出来的史料也就愈生动,直到后世的《封神演义》,因为没有史家的顾虑,加上历代文人提供的诸多素材,演绎起来更是神乎其神。千古恶女的罪名,也终非她莫属。
这是为什么呢?
中国史家向有“以史为镜”、“借古讽今”的良好传统,书写历史绝不是单纯为历史而历史,而是要为现实服务。而最重要一点,就是要把前人,尤其是君王的功过得失总结出来。面对大权在握的君王,他们没有别的方法,只好不厌其烦的絮叨,皇帝啊 ,你可要好好看看,历史上那些贪恋美色,残暴荒淫,戕害忠良,重用奸佞的君王,哪一个不是国破身死,为天下笑,你可不能和他们一样啊。其最终目的,还是希望君王能施仁政,去苛政,使天下安定,百姓幸福。
商、周都是通过武力夺取政权的,失去了过去“禅让制”的道德基础。为了论证新兴政权的合法性和合道德性,就必须全面否定旧政权,而否定了旧政权,就肯定了新政权。所以历史上凡是亡国之君,没有一个有好评的,满篇都是“荒淫无道”、“民不聊生”、“哀鸿遍野”、“残害忠良”等词语。因为只有这样说,才能证明他们失了人道;既然失了人道,也就失了天道。竞争的这方失了天道,另一方就注定得了天道,就“天命所归”、“奉天承运”,政权的合法性就有了,就可以安心作天子当皇帝了。至于对方是否像他们说的那么坏,只有天知道。夏桀、商纣就是如此。很不幸,若干年后,周人自己的天子,周幽王也成了这样的箭靶。
当然,史家一般都是男人,所以史家们写起史书来,又把君王的责任大半推到女人身上,就这样成就了妲己的狐狸精“大姐大”的大名。
正是:
鹿台虿盆事千古,
狐狸精中非她数。
故园有梦空歌月,
青山何处寻媚骨。
欲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附:范冰冰、林心如、温碧霞、傅艺伟、张馨予5个妲己,谁最像狐狸精?个人选范冰冰。
发布于:辽宁省盈胜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